「北美公校簡介」這一系列共有四篇文章與錄音講及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立學校的情況。
作者: 周郭巧儀 Frances Chow
旁述: 黃錦娟 Christine Chau
配樂: 張肇良Ethan Cheung
初刊: 號角 美西南版 2002年9至12月
更新: 2024年7月
很多移居北美的中國人父母仍秉承著中國文化悠久優美的傳統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教育。的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教師,他們也最關心和最明瞭兒女的需要。可惜新移民的父母往往對北美的教授法、教育環境和制度, 並學校所提供的資源不熟悉,以至不能了解子女在學習與社交上所遇到的困難,難以配合學校的教導。 所以本人發表這專題的目的是希望幫助新移民的父母進一步了解上述所提出的事項,使他們可以更有效地協助兒女在學習與社交上的發展。當子女在這兩方面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只是子女受到影響,也會影響親子關係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
文章 – 第一篇 美國公校組織與課程
序言:
本人在美國取得宗教教育碩士學位和輔導學專攻校園心理學碩士學位。在美國公立學校為駐校心理學家和督導有20年之久。對美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制度是非常熟悉。所以,在本網站講述關於美國公校的情况都屬第一手資料。有關描述加拿大公立學校的情形是屬於第二手資料。資料都是從互聯網並在攻讀校園心理學的教科書上和本人在加拿大就讀 McGill University時所修教育學的書籍上獲得的。也有一些是從居住在加拿大兩個華人聚居的大城市的家人口中知道的。如讀者想知道更多有關加拿大公校的情況,請向校區或省政府教育部聯絡。
現先講述美國公校的情形。
組織與課程
美國公立學校的組織一般分為小學、初中及高中。但自從1990年代開始,許多州的教育局已開設 Universal Pre-K (普及學前教育) 這計劃。這是一個政府資助的計劃,使所有四歲的兒童無論他們的發展能力及其家庭的支付能力如何,都可以免費獲得高品質的學前兒童教育。目的是使幼兒在上幼稚園前做好學習準備。這計劃幫助幼兒學習和培養與四個主要發展領域相關的技能——身體、認知、語言和社交情緒。有某些州的教育局也會開辦普及學前教育班給三歲的幼兒。大多數的計劃只提供半日的課程,也有少數是全日制的。可惜,由於有限的資助金和學位限額,不是所有三、四歲的兒童都可參與。有關這個計劃的詳細資料,請向你居住的州政府教育部或當地校區索取。
小學的班級通常是由幼稚園至五年級。雖然聯邦政府教育部並沒有強制孩童一定要上幼稚園 (祗有十九個州和華盛頓特區要求學生上幼兒園),但如果你子女的第一語言為中文而家人也常用中文交談,我建議你不但送孩子上幼稚園,最好也送他上最少一年的免費普及學前教育或其它學前啟蒙班,使孩子不但能準備好上幼稚園的各種技能 (Kindergarten Readiness Skills) 也有機會早點學習聽與講英語和社交技巧。
小學教授的基本科目包括英語 (聽、講、讀、寫),數學,社會,科學和體育課。有些學校,也會教授其他科目 ,如地理、音樂、美術和第二語言。從幼稚園到三年級大多都是由班主任 (homeroom teacher) 一人教授基本科目。有些學校到了四、五年級便由不同的老師來教授不同的基本科目。因五、六年級的學童發育早趨成熟,所以大多數的學校便把六年級編到初中去。
初中的班級通常由六年級到八年級,而高中則是從九到十二年級。有些校區學生比較少,校方便把初中與高中生安置在同一校舍。有少數成績斐然的初中學生會比同年級的學生早一年被編入代數先修班 (Pre Algebra) 或高級科學班或外文班。
此外,到九年級出類拔萃的學生也被編到程度較深與要求更高的名譽班 (Honors Program)。這批學生到了十、十一和十二年級如仍能保持成績優異便可修某些大學先修 (Advanced Placement, 簡稱 AP) 的科目或在十一和十二年級修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簡稱IBDP),但不是每一間高中都會提供這兩個課程。如貴子弟是名列前茅,而且想選修這兩個課程,就要在初中畢業前申請一些能提供這些課程的高中。
IBDP是一個被國際認可兩年的學校課程,所以如貴子弟希望到美國以外的大學進修,最好就是修 IBDP。IBDP和AP兩個課程都向學生提供具挑戰性的大學程度材料,以便考試分數高的學生能在將來獲得大學學分。因IBDP 為期兩年,而 AP 課程通常只持續一到兩個學期,所以,IBDP 課程往往比 AP 課程更深入,更注重培養學全面性的學習、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和創造思維。(註 1)
反過來說,成績平平的學生到中學畢業才修完基本的課程。甚或有些學生因程度不夠,到十二年級結業時還沒有修完州教育局對中學畢業生指定的必修課程, 因此,而拿不到畢業文憑。所以當貴子弟升上初中後,家長便要非常留心他們的進度。定要知道他們有多少科目是被編在普通班和有多少是被編在程度較高或較低的班上。如希望更了解或希望校方調整貴子弟的進度,可與輔導主任商討。
教育計劃
隨了上述所提到的 AP 與IBDP班外,一般的公校都會設立以下的教育計劃和服務。例如: 為英語程度不夠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的學生設立英語為第二語言班(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Class) 。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 or Dual Language) 。參加雙語教育的學生不一定是他們的英語程度不夠。有些中國人的家長希望子女一方面保持與發展中文和中國文化而另一方面英文能達到精練的程度,能溶入主流社會,便把子女送到有雙語班的學.校。但讀雙語班的學生也不一定是中國人。其它族類的人士,如希望子女能精通中英語,也可以把子女送到教授中英文雙語的學校。除了中英文雙語班以外,有很多學校也會提供西班牙 (或其他語言)和英語的雙語班。有些雙語班是從小學便開始,但有些卻是從中學才開設。
對天聰甚高或有特別天才的學生,校區會為他們設立天才兒童教育計劃 (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通常要經過評估,在智力與英文和數學達到某一水平才可以編進天才兒童班。有些學校也看重學童是否有特別才華 。其次,老師的推薦常是一個關鍵因素,主要是要知道學生是否勤奮、與人合作和有創意才被取錄。
有殘障的學生 (Student with a disability) 在美國可以接受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按個人教育計劃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來受教。學生也要經過評估,要乎合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教育部的法規與法則才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美國的學校重視將這些學生包括在普通教育課程裏 (mainstream in Regular education class)。 因此,有資源工作者在普通教育課程裏為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提供幫助和服務。但有些學生需要比較多,他們會被安放在特殊教育班或學校。將學生安置於那種情況通常取決於他們的需求程度,以確保他們能夠以最佳方式學習並從教育中獲得最大收益。筆者會在將來的篇幅中更詳細的描述這幾項計劃。
此外,聯邦教育部撥出金錢給那些有半數或以上清貧子弟就讀的學校, 設立第一項目計劃 (Title 1 Program)。這些金錢一般都用來開辦閱讀班和最初干預計劃 (Primary Intervention Program)。前者是給閱讀程度較低的學生而設。後者是用遊戲的方式來幫助那些從幼稚園到五年級因情緒、自尊或社交上有困難而影響到學習進度的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自制、自助的能力,使他們能改善社交能力和對學習提高興趣。
家長如欲貴子弟參加某些計劃,請先向校方諮詢是否貴子弟合乎參與的條件。
註 1:
有關更多 AP 與 IBDP的課程資料,請參閱以下: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P and IB, US News Education, By Jarek Rutz, Aug. 23, 2023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arti…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