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郭巧儀 Frances Chow | 筆名:安平
旁述:黃錦娟 Christine Chau
配樂:Yuling Deng (yulingdeng.com)
背景音樂演奏:Pastor Chihwei Julie Li (worship-music-theory.passion.io)
背景音樂曲名與作者:『一生一世』/ 我心旋律
文章在刊登於使者雜誌 1992年5/6月版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希伯來書 12:1-2上
我在1977年清楚神的呼召,進 Gordon-Conwell 神學院攻讀宗教碩士。轉眼間,至今已將近五十年。這條事奉之路既有甘甜,也充滿辛酸。特別是在早年,對於那些領受神呼召、並在神學院接受裝備的師母而言,要實現神所賜的恩賜、發揮所受的造就與抱負,往往面臨更大的挑戰與限制。
本文記錄了我在事奉中一次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屬靈掙扎。雖我遭會友否決被提名為教會基督教教育部分時間的主任,但在這段經歷中,我在神面前學會了徹底的破碎,並在祂的恩典中重新得力,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成長。
感謝神,祂不會丟棄任何一位被祂呼召並親自造就的人。神在往後的日子裡,為我開啟了更廣闊的事奉之門。祂是我生命的編劇與導演,精心安排我人生的每一個場景。每一段經歷的背後,都有著神奇妙的目的與深切的眷顧。
若您想了解神如何安排我的一生,歡迎於此網或Youtube收聽 「陶我、造我、用我」 的錄音。
願一切榮耀、頌讚都歸給神!
文章:觀點與角度
我不是一朝一夕便學會了不自憐、不猜忌或不怨天尤人。-安平
親愛的祝君:
今早打開大門正準備送孩子上學,驀然發現一封沒有貼上郵票的信壓在門前的小地氈下,心裏覺得很訝異!
原來是你寫給我的,當我一口氣讀完那兩張密密麻麻、且夾著淚痕的信後,心裏實在感動!你愛敎會的心和體貼我的情懷都活現在字裏行間,眞不知怎樣回覆你信上那麼多個「爲什麼」,我想你心中實在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的「爲什麼」是因悲憤塡胸而發出。我希望藉著這封信解答你其中的一個「爲什麼」,因這是與我最切身、也是很少人會體驗到的。
你不明白爲什麼上星期打電話來安慰我的時候,我是那麼的鎮靜,被弟兄姊妹「丟棄」後,還可以在退修會談笑風生、有條不紊地主持了三天的研討會。祝君,問題的癥結在乎我們從那一個角度來看事情和從那裏得力。雖然這一次幹事會與敎育部的同工全力推薦我這個被神呼召、在神學院修完基督敎敎育學位的師母,爲敎會部份時間的敎育主任,而遭三分之一會友的否決,但我對這件事卻沒有耿耿於懷,也沒有感到被別人「丟棄」。做了十多年的師母,中國敎會怎樣對待師母或被呼召而受過神學訓練的姊妺,我是曉得的,而我兼兩者在一身,個中滋味實非外人可以體會。許多信徒認爲師母是牧師的影子、是附屬物、是沒有個人身份的,也有一位老牧師告訴我師母祇是牧師頭上的一朵花,是用來點綴的。試想那一間敎會會聘用單身的牧師牧會呢?除了事奉上有諸多不便以外,大部份的敎會仍覺得「買一送一」是應當的。至於受過神學訓練的姊妹,有多少人曾被北美的中國敎會正視或看重她們的恩賜呢?在這些想法、做法的籠罩下,仍有三分之二的會友贊成我擔當這職位,我不是應該感到很高興嗎?
你也曉得反對的人不是懷疑我的恩賜或能力,祇是覺得師母受薪是不應該的 ; 或師母與牧師同工,是反傳統、前所未聞的;又唯恐師母爲敎育部主任,牧師與師母「太同心」,勢力太大。移居外地的中國基督徒,有多少人還背著文化的大包袱?除非我們眞知道並且願意按著聖經眞理去行事爲人,否則就會隨從自己的私意了!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許多的決定都是按傳統辦理,一代傳一代,懷疑或反傳統的就被視爲叛徒。而我們的父母從小就不敎導我們分析事情,所以凡不是傳統的做法,就是「不對」的做法,是不可思議的。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女人是沒有地位,牧師是要受苦的,所以師母在敎會再支一份薪水,牧師一家的生活豈不過於優裕了?至於「太同心」一點,實在是同工大大推薦我的原因之一。除了知道我的恩賜很配合敎會的需要外,他們也知道我們夫妻同心事奉,合力興旺神的家,但對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講,這個「同心同行」實在太「危險」,因此極力反對。這三個理由都不是針對我本人,祇反應出會友不健全的想法。既然反對的原因不是針對我本人,我又何足介意呢!或者你會覺得奇怪,爲什麼我意料得到投票的結果仍自投羅網?因爲如果沒有人願意去嘗試「突破」,傳統和不合理的思想就永遠成了我們的枷鎖。我相信在這三分之一反對的人中,也有人會受到衝激,去思想爲什麼有三分之二的人附議。
另一個反對的理由,也不是關乎我本身的。中國信徒很少明白基督徒敎育是什麼和它的重要性,上成人主日學的往往達不到崇拜人數的一半。那些帶兒女上主日學或參加靑少年活動的,也常覺得這些不過是課外活動,可有可無。那裏會想到你信中所提的敎師的質與量、敎材是否適當、設備是否足夠及家庭事工等問題。再加上父母總覺得孩子成績優異、考上有名的學府是最重要的,敎會聘請敎育主任實在是多此一舉。此外,我也同意你的觀察,在這些反對的人中,有的兒女已離巢,可惜這些從小在敎會中長大的一群,不少在靑少年時代已離棄了神。我希望這些父母醒悟過來,不但把自己的兒女設法帶回神的面前,也不要阻止敎會聘請敎育主任帶領下一代。本敎會有說三種不同語言的弟兄姊妹,老老少少、濟濟一堂共四百多人,我們實在要有憐憫與守望相助的心。要敵擋魔鬼的攻擊,「我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凡事不可結黨,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當以基督的心爲心。」(腓二2-5)
至於那些用不磊落的方法,左右投票的結果的會友,我不願意去論斷他們,也不願意去猜是誰。因爲我不猜疑,所以心裏才沒有失去平靜,能與別人「談笑風生」和「有條不紊」地爲神作工。
祝君,我不是一朝一夕便學會了不自憐、不猜忌或不怨天尤人。但感謝神!祂一次再一次的提醒我,我不祇享有天國子民的身份,也是基督耶穌的精兵,因我是祂選召的!既有這尊貴的身份,那怕別人認爲師母是應該沒有個人的身份呢?既是基督耶穌的精兵,那怕會被「打倒」或「丟棄」呢?因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四7- 10)。假如每個人都願意回到神的話語上,這些被「打倒」和「丟棄」的原因,都會變爲不成原因了!
其實我也以自己爲牧師的「附屬品」為榮!因為我欣賞並敬重我的丈夫。我承認做了師母後,在服事上常遇到不暢快,被關在事奉的門外 ,但我學會了用實際行動和禱告來支持及分享牧師的工作。中國人不是常說「牡丹雖好,仍需綠葉扶持。」願我一生就常作點綴的綠葉。我不怕別人的批評,因我無論處什麼景況,要批評的人總可以找到藉口。師母留在家不出外工作,會友會問師母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時間卻不多多事奉?有神學訓練而不被敎會聘用;爲了經濟而出外工作,別人會批評我「貪愛世界」和「走回頭路」;假如被敎會聘用,別人又會指責我「沒有愛心」和「貪錢財」;若我被另一間敎會聘用,別人會猜疑牧師師母是否感情不睦,不能「同負一軛」。多理直氣壯的批評!但我現在是耳聾眼盲,祇願做聖靈要我作的工。
祝君,別再爲這件事難過! 讓我們「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 (如失望丶難過、自怨自艾、惱恨、猜疑) 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
祝
主恩永偕
安平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