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7, 2025

陶我 造我 用我 (五) 上帝手中的良善美工

陶我 造我 用我 (五) 上帝手中的良善美工

「陶我 造我 用我」 這一系列共有七篇文章。
作者: 周郭巧儀 Frances Chow
旁述: 黃錦娟 Christine Chau
配樂: 張肇良Ethan Cheung
文章刊登於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 (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 的網站薈萃灣 專欄 9/2020
http://www.shen-guo.org/mold-make-use-me.html

好高興能在此網路平台與你們分享我的見證文章。這一系列的見證文章是敘述神怎樣從我的原生家庭開始塑造我。你會聽到我信主、蒙神呼召、到神學院修讀宗教教育碩士、與周子良弟兄結為連理,並成為師母、母親和祖母的經過。你也會聽到我的事奉和在美國公立學校做了20年駐校心理學師和督導的經歷。願你藉着這七篇文章看到神是我生命的編劇與導演,精心安排我的人生舞台,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神的目的與眷顧。神供應我在神學院和研究院免費受造就的機會,使我從事奉和工作中被主陶造,成為祂「手的工作」(賽64:8下)。 願一切榮耀頌讚歸給神!我會在餘下的日子盡心盡性事奉這個又真又活的神。

文章: 第五篇 上帝手中的良善美工

有懼!無懼的我!

我大半生都活在恐懼不安之中。從幼年起就懼怕五弟不會得到醫治;青少年開始又害怕結婚會生下有殘疾的兒女。後來子良用聖經的話語開導,才把這恐懼除去。

從小看到祖母因為身為女人,一生無奈地、默默忍受著不平等的待遇與欺凌。以致做了師母後,遇到不合理,甚至違反聖經的事情,我都不敢發言,懼怕得罪人,也擔憂自己的言行會影響丈夫。

遇到不公平的事或為難我的人,更不會替自己辯駁保護自己,只視若無睹。但神知道這是不健康的,祂要藉著工作來陶塑我,使我變成一個果敢、懂得磋商,有勇氣去維護真理、改變現象的人。

在修讀雙語駐校心理學科時,我醒悟到我的想法、做法、和性格都要改變,否則很難在美國公校做一個稱職的雙語駐校心理學師。幸好,教授教導我們用分析力、 內省力、和洞察力來認識自我和接受新思想。藉著新的知識和思維的改變,我懂得運用因中美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不同教學、評估、管理和干預學生的方法。但作為校區的督導和管理,對我這個畏縮和害怕解決問題的人而言,有著巨大的挑戰。當有人做錯事時,我不可妥協或迴避問題,必須要陳述理由、正面糾正。

紐約市教育局是全美國最多學生的學區,工作極其繁重,很多職員都養成急躁和激烈的態度。再加上,後面有工會的支持,形成在管理和督導上,有諸多的壓力與掣肘。家長為了爭取更多的服務,常聘請律師要求公正聆訊(Impartial Hearing)。開始時,我被這些人事管理和訴訟的問題壓得透不過氣。良久才學會除去恐懼戰兢,用清晰的頭腦、熟練的英語、從容不迫和堅定自信的態度去處理各類棘手的問題。有時候感到身心極度疲乏,想辭職了事。

我做工 工造我

我曾任職於美國三個很大的學區,其中兩個,我是唯一有雙語 (中英) 証照的駐校心理學師。我不希望雙語的學生和家長,好像我五弟從前一樣,得不到適當的評估和服務 (註 1),所以才鍥而不捨來改善自己,迎合工作性質的需求。而且我確知神要用這份工作來陶塑我。工作雖然辛苦,但我經歷到助人之滿足;認真的工作態度獲得尊敬和穩定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各樣挑戰中,不斷成長、成熟,培養出獨立自主,勇敢的性格。區祥江說得好:「透過工作,我們在自己內心的世界,發掘自我,模塑自我,認識自我;在其中找到自己情之所繫,以及自己的聲音,甚至進而創造自我。這是一項內在的工作。自我在這種工作中不斷成長,成熟,使自己更具創新的動力,能回應上天的呼喚與召命 (calling and vocation),關懷自我以外的世界,發揮創造主給我們的創造力。」 (註2)

雖然工作很忙,但我沒忘記求神幫助我,把這些白白得來的知識和「新我」用在神的聖工上。感謝神! 祂再次為我開路。

首先,「基督工人神學院」請我用國語教兩科基教的課程。我起初的反應是憂喜參半,裹足不前。一方面怕我的國語發音不夠準確;另一方面又高興有這機會教導神學生,使他們認識基督教教育的內容,懂得選擇適當的教材和方法,去教導不同年齡與背景的學生,並且知道如何培訓信徒為教師等。我知道神學生會把所學應用在教會裏,也會把這些知識教導別人。這正是一個「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下) 的良機。神也提醒我,不必顧慮語言的問題,因我已順利通過中文語言考試。就這樣,我撇下憂慮,用心去教這兩門學科。

接著「號角美西南版」邀請我寫教育專欄。我想文字傳播是最有效的大眾傳媒,於是從二零零二到零四年,我發表了二十八篇有關在雙文化的環境中養育下一代、認識公校、雙語發展和特殊教育的文章。各教會和社團也邀請我講授以上的題目、培訓主日學老師,並舉辦有關青少年與基督化家庭等的講座。我非常高興子良也和我配搭主持家庭講座。感謝神,給我這些事奉的機會。

在公校任職後,教會的領袖比以前更重視我的恩賜和經驗。我可以自由選擇主題或特定年紀的學生,也開設了培訓主日學老師的講座,教導的機會比以前多了。另外,當孩子或青少年在學校出了問題,我願意作家長與學校的中介,一齊尋求解決的辦法。課後我也樂意替學生補習和輔導。

神常用兒童、青少年與主日學老師或父母的磨擦、會眾對主日學和青少年項目的不滿,以及老師和導師因得不到適當支持而辭職的情況,來喚醒基教領袖與青少年牧師正視問題。當這些情形出現時,我會找適當的時機用愛心説誠實話,大膽與領袖分享解決或改善的方法。他們若對問題缺乏了解,無法彼此溝通,使得問題無法得以改善或解決,我就將結果交付神,這樣我便得到安息 (太11:28)。

在教會裏,我仍是「名不正、言不順」,沒有職銜,單靠「無懼」的心不能解決太多的問題。但沒有人能阻止我愛人和傳福音的心志。四十多年如一日,我對自己的教會仍是情有獨鍾,多麽渴望能有機會多多事奉弟兄姊妹。我也切望教會的基教事工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2, 13)

註 1: 根據殘疾人教育法案的法則,如學童英語程度不足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評估就必須採用母語,不得因學童來自不同種族、文化及語言背景,將他們視為有殘疾。校方應盡力提供有雙語証照的雙語和雙文化的駐校心理學師和其他人員來進行評估和提供服務。在萬不得已時,才破例用翻譯員協助評估,因翻譯有時會失去準確性。
註 2: 區祥江, 「我做工? 工造我! — 工作與自我的雙向旅程」P.168

如果這錄音對你和你的教會很有幫助,請給我一個 like 和分享出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