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我 造我 用我」 這一系列共有七篇文章。
作者: 周郭巧儀 Frances Chow
旁述: 黃錦娟 Christine Chau
配樂: 張肇良Ethan Cheung
文章刊登於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 (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 的網站薈萃灣 專欄 9/2020
http://www.shen-guo.org/mold-make-use-me.html
好高興能在此網路平台與你們分享我的見證文章。這一系列的見證文章是敘述神怎樣從我的原生家庭開始塑造我。你會聽到我信主、蒙神呼召、到神學院修讀宗教教育碩士、與周子良弟兄結為連理,並成為師母、母親和祖母的經過。你也會聽到我的事奉和在美國公立學校做了20年駐校心理學師和督導的經歷。願你藉着這七篇文章看到神是我生命的編劇與導演,精心安排我的人生舞台,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神的目的與眷顧。神供應我在神學院和研究院免費受造就的機會,使我從事奉和工作中被主陶造,成為祂「手的工作」(賽64:8下)。 願一切榮耀頌讚歸給神!我會在餘下的日子盡心盡性事奉這個又真又活的神。
文章 – 第二篇 上帝的恩手
初遇恩手
一九七三年八月,我懷著強烈的求知慾,隻身到加拿大求學。求學的願望雖達成,卻是失望和空虛的開始。我不明白為什麼能如願以償就讀於當時最著名的學府並列為榮譽生,仍不能填補心中的空虛?更不明白應該追尋和缺少了什麼?
在大二那年,我認識了一羣愛神愛人滿有喜樂和信心的基督徒,他們的心境與我截然不同。我曾就讀天主教學校,一向知道有神。雖然,常虔誠地為五弟的病情禱告,期望得醫治,却沒有真正的認識神。那時,他已是青少年,智商仍極低也不會說話,沒有學校要收他。爸媽只能希望其他的兒女成龍成鳳來彌補他們對五弟的失望。我們一家人承擔著各種不同的壓力。因此,對我來說,神不能解決我的問題,祂不過是一個捉摸不到的名詞罷了!
神的帶領是奇妙的!藉著一個手術,不只矯正了我身體的毛病,也扭轉了我與神的關係。住院期間,基督徒向我傳福音,幫助我從聖經的角度去看罪、生命和苦難。感謝神,我突然明白,飽學的醫生只能在我身上動一個矯正的手術,創造我的必是一位具有奇妙大能的真神,祂必能解決五弟的問題!我也領悟到,人生不僅是為了追尋學位那麼簡單!慚愧於從前只懂得為學業和前途打算,沒有去尋求那掌管一切的真主宰!於是我向神認罪,將自己交給神,讓祂管理一生。這是我信主,新生命的開始!
蒙召,憑信回應
在一個研討會中看了一套幻燈片,談到許多人沒有聽過福音,盲目地摸索、追尋生活的目標,獨自忍受痛苦。這些人就像我信主前一樣:如迷失的羊,在痛苦、徬徨、失望中尋找一些屬地的東西。信主後,我得到的是在主裏的新生命,擁有屬天的喜樂與平安。從那天起,我願被神使用,願神藉我賜恩福給別人!
一九七五年聖誕的培靈會,我清楚神的呼召,決定將一生擺上給神使用!雖然,那時心裏火熱,卻仍不能完全信靠順服。在沒有求問神的情况下申請攻讀碩士,獲得錄取及助教一職,學費和住宿費得以全免。可是神一次次地催逼我進神學院。心中經過無數的爭戰,終於決定放棄學位,先回香港教書,對家庭盡一點責任,同時也在教會學習事奉,以備稍後進神學院深造。
將重擔卸給神
在香港,未信主的家人當時正準備移民到加拿大,不明白我為何得了獎學金却不攻讀碩士?見我背道而馳,便極力反對我留在香港。對我責罵、勸勉,恩威並施。為了順服父母並平息他們的怒氣,我便回加拿大繼續讀書。
回加後,心中一直感到內疚!神提醒我:「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2:15) 聖靈再次催促我到神學院受造就。我為此不斷禱告,因我知道父母極力反對我走上奉獻這條路,這樣做有可能導致家庭與我決裂。若在北美攻讀神學,父母勢必會斷絕我的經濟資助。我當時是留學生,不能半工半讀。魔鬼就不斷用這兩個難題來攻擊我,要我放棄奉獻的念頭。高雲漢牧師用羅馬書八章28節激勵我,讓我深信:「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就這樣,我決定將各樣的重擔全卸給神,深信祂必會為我開路。
在 Urbana 的宣教年會,我遇到梁永泰弟兄。他當時就讀於美國麻省 Gordon-Conwell神學院。他鼓勵我去申請這所神學院,因為有獎學金給國際學生。果真,我獲得了兩年的獎學金。雖然父母仍不同意我的做法,我也不知該如何籌措足夠的食宿費,但憑著信心,帶著需要繼續完成的碩士論文,從加拿大到神學院修讀宗教教育碩士學位。這是我第一次憑信心、靠著神來學習「順服神,不順服人」的功課。在以後事奉的日子裏,神不斷用這個功課來磨練我,使我從一個不敢維護真理的人,變為一個剛強壯膽,合神使用的器皿。
在神手中調和
神學院的第一個學期,我完成了論文,滿足了父母的心願。當時我很少收到父母的來信,心裏非常難過,只有不斷為他們禱告。
未信主之前,我害怕談戀愛和結婚,因我擔心會生出一個弱智的孩子。在神學院裏,神卻巧妙地將我和周子良弟兄安排在一起。我們性格相近,事奉的心志也一樣,禱告、讀經,靈裏也非常相通。
當子良知道我害怕生育的原因,他與我分享詩篇一百卅九篇,讓我明白:神不只創造新生命,也賜給每個孩子獨特的性情、體格和稟賦,祂對每個孩子的一生都有其獨特的計劃。孩子仍在母腹中,神已鑒察及保守 (13-16節) 。所以,孩子是否有殘疾,我們都不用害怕,要倚靠神來完成祂對孩子的托付。子良向我保證,如果我們真的生出一個有殘疾的孩子,他也不會責怪我,因孩子是神所賜的,不是女人的問題。
如釋重負的我,便向父母提及我與子良相識的事。可喜的是,雙方父母都贊成我們結為連理。同時神學院教授也提議,應在那年夏天完婚。因為畢業後,我們不但要適應教會的事奉,還要適應新婚的家庭生活,實在不容易。於是,一九七八年的夏天,我們在神學院結婚。
想不到神藉著我的婚事使我與父母的關係得以恢復,讓我學到順服神是人的工作,改變別人和環境是神的工作。結婚能夠這麽快的順利完成,除了神在我父母心中動工外,我無法解釋他們的改變,只能說:感謝神!
子良和我同在一九七九年從神學院畢業。他獲取神道學碩士學位,在北美華人教會牧會三十八年才退休,我因而成了師母。我獲得的是宗教教育碩士學位,卻從沒有被教會聘用過,只是從旁協助夫婿。退休後子良繼續有證道,我在西人教會當義務的學前兒童主任,並在中國教會教成人主日學。我們育有兩男一女,兩個兒子也已結婚生子。兒女都健康、有為、愛主。奉獻的生活有甘甜也有灰心喪膽的時刻。然而邊雲波弟兄所寫的:「那怕十字架的道路越走越難,我們的心志卻是越難越堅。」(註 1) 成為我倆的座右銘 。我們願意一生互相配搭,攜手禱告,來事奉這位又真又活的神。
註 1: 邊雲波,「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第27頁。
如果這錄音對你和你的教會很有幫助,請給我一個 like 和分享出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