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6, 2025

陶我 造我 用我 (四) 造我以恩典

陶我 造我 用我 (四) 造我以恩典

「陶我 造我 用我」 這一系列共有七篇文章。
作者: 周郭巧儀 Frances Chow
旁述: 黃錦娟 Christine Chau
配樂: 張肇良Ethan Cheung
文章刊登於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 (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 的網站薈萃灣 專欄 9/2020
http://www.shen-guo.org/mold-make-use-me.html

好高興能在此網路平台與你們分享我的見證文章。這一系列的見證文章是敘述神怎樣從我的原生家庭開始塑造我。你會聽到我信主、蒙神呼召、到神學院修讀宗教教育碩士、與周子良弟兄結為連理,並成為師母、母親和祖母的經過。你也會聽到我的事奉和在美國公立學校做了20年駐校心理學師和督導的經歷。願你藉着這七篇文章看到神是我生命的編劇與導演,精心安排我的人生舞台,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神的目的與眷顧。神供應我在神學院和研究院免費受造就的機會,使我從事奉和工作中被主陶造,成為祂「手的工作」(賽64:8下)。 願一切榮耀頌讚歸給神!我會在餘下的日子盡心盡性事奉這個又真又活的神。

文章: 陶我 造我 用我: (四) 造我以恩典

有虧損?無虧損的事奉!

上一篇,提到子良開始牧會的十多年,我覺得在愛心和傳福音的事奉上很稱心如意;但在教導與培訓的事上卻沒有什麼成果。在神學院學到的基督教教育(基教)不能學以致用,主要原因是那時我們都太年輕,領袖不大信任我們,也不明白基教的範疇與重要性。而我們又不懂得怎樣向他們解釋和爭取事奉的機會;教會也不知道如何對待師母、或被呼召受過神學訓練的女傳道。我兼兩者在一身,哀傷、失落的滋味實非外人可以體會。

有一次,在一所子良所牧養,有四百多人的教會,幹事會與教育部同工,全力推薦我擔任教會半職的基教主任,却遭三分之一的會友否決。我被推薦是因為領袖們知道我被神呼召,我的恩賜和訓練很符合教會的需要,又看見我們夫妻同心事奉。反對的人除了不明白基教的重要性之外,主要認為師母受薪是不應該的,他們以為師母的事奉應隨著牧師「 買一送一」; 師母與牧師一起為教牧同工是反傳統、前所未聞的。另外還有些人唯恐師母為基教主任會與牧師「太同心 」,以致勢力太大。

可嘆呀! 生活在二十世紀末期並住在世上最鼓吹男女平等的北美基督徒,卻堅持時光倒流,回到我祖母生長的男尊女卑時代。最難過的是,他們忘記了聘教牧同工應有的聖經原則如:這人是否有呼召 ?有適當的訓練、恩賜?是否配合教會的需要?生命是否有榜樣?當我被這些不合理的思想和違反聖經教導的行為困擾時,我知道必須回到神的面前,學習謙卑順服和信靠神的掌權。神也藉著聖經和其它靈修書籍向我說話。子良常鼓勵我不要氣餒和失望,他深信我們的事奉是相輔相成,我給他的支持是無人可替代的。

現把幾段靈修心得記錄如下:

• 回應呼召首要是獻身給上帝,不是某項工作 — Os Guinness 說:「我們不是首先被呼召從事特殊的工作,而是委身於上帝。回應呼召的關鍵是我們要獻身給上帝超乎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件事物。」 (“We are not called first to special work but to God。 The key to answering the call is to be devoted to no one and to nothing above God himself”) (註1)
• 要信靠神 — 荒漠甘泉1月14日 「 既放出自己的羊。」(約10:4) (註2)
…… 如果是我們的主親手放我們出來,一切決不會錯誤的……信心的眼睛能看見前面領路的好牧人……不遠看將來,不掛慮前面一步,不自己選擇路程,不把理想的重擔壓在背上,只是靜靜地一步一步緊跟着牧人……。
• 不因困難而跌倒 — 荒漠甘泉5月4日「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約16:1)
• 有一班信徒……他們雖然受了多年痛苦,被關在工作門外,但是仍舊用禱告和讚美分享他人的工作……他們雖然受苦,又不能明白受苦的理由,卻歡歡喜喜地把他們的生命交在神手裏。雖然他們的試煉無由解釋,他們的困難無由解決,他們仍不因此跌倒……。
• 要愛神用在我身上的工具 — 沒有別的方法,只有在每一件事情上看見神,能叫我們愛那些傷害我們,煩擾我們的;能叫我們看見他們不過是神所用的工具,來完成神慈愛,智慧的目的;能叫我們完全停止一切的怨言和叛思。— (H. W. Smith)
• 要完全學會這些功課真不容易,就像 Jill Briscoe 師母說:「昨天得勝的事情,不等於一生都會在這些事上得勝。」 (“Victory won yesterday does not mean victory automatically dispensed for the rest of life.”) (註 3) 就這樣,我跌跌撞撞又靠神的力量爬起來。

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我便辭去大學教書的工作,留在家悉心照顧丈夫和三個兒女。感謝神,每個兒女都是受教和自律的孩子,因此我可騰出時間來事奉。那幾年,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到大兒子升六年級的時候,因經濟需要,我準備重返職場。我計劃重修一些教育課程,然後當老師,我想這是最佳的選擇。在學校工作,我與兒女的課餘時間是一致的,我可以多陪伴他們,而且我有教學經驗,在神學院也修過很多教育課程。想不到,當大學的教育系主任知道我的背景時,卻提議我去修雙語駐校心理學 (bilingual school psychology) 的學位。同時還告訴我,因很少人符合這職業的資格,聯邦政府每月津貼合格的學生四百多元。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職業,當系主任說明「駐校心理學師」的主要工作,是評估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齡兒童,鑒定他們是否有殘疾?是否應接受特殊教育?並為學生訂定個人學習和行為干預計劃時(註4),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位與我素昧平生的系主任,怎會知道這正是我父母一生夢寐以求,希望患有嚴重弱智的五弟能得到的服務?系主任極力鼓勵我去修讀這個學位。我知這件事是出於神,並不是巧合,「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賽55:9)就這樣,四十歲初的我,再度踏進校院進修。等大兒子進了高中,我才在公校任三語(英語、粵語、國語)駐校心理學師,後來並參與校區的行政和擔任心理學師的督導。我盡心盡力幫助每一位學生和家長,每做一件事就心存感恩,好像做在五弟和爸媽身上。我在公校工作了十九年才退休。

一扇更寬大的事奉之門

雖然,信實的神在我事奉最低潮的時候,為我開了一條出路,叫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我內心仍深感內疚,常懷疑自己是否「走回頭路」和 「貪愛世界」。

當初回學校進修甚至開始工作時,我都不敢向教友透露實情。幾年後,我才明白神賜我再深造的機會,不只是為我預備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是要為我打開一扇更寬大的事奉之門。因我修讀的教育、輔導、評估學科和在公校工作的經驗,都可以用在神的聖工和社區上。

首先,「基督工人神學院」請我教兩科基教的課程。後又在「號角美西南版」,發表了有關如何在雙文化的環境中,養育下一代、認識公校、 雙語發展和特殊教育的文章。各教會和社團也邀請我演講以上的題目、培訓主日學老師,以及舉辦有關青少年與基督化家庭等的講座。其中主日學老師培訓和家庭講座,是我認為能使參加者最為受益的。

從前我常感到我是被人虧負,事工上也受到虧損。 我不明白為何神有時好像把我帶到路的盡頭;有時祂又要我繞道而行?後來才明白,神要改變並造就我。Os Guinness 說:「呼召不僅是包括現在的“我”和“我所作”的事,也包括神要在未來塑造出來的我。」 (“Calling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being and doing what we are but also of becoming what we are not yet but are called by God to be”. (註4) 在下篇我會談到,神怎樣藉著「駐校心理學師」這職分,來改變我的舊個性,使我成為「 神要在未來塑造出來的我」。這個改變使我的個性和事奉都無虧損!

註 1: Os Guinness, The Call: Finding and Fulfilling God’s Purpose for Your Life, Page 73
註2: 「荒漠甘泉」, 晨星出版社, 1992年6月19版
註 3: Jill Briscoe, There’s a Snake in My Garden, Page 60
註 4: 詳情請參看本人從二零零四年七月到十二月,在號角美西南版發表的六篇有關在美國特殊教育的文章。
註 5: Os Guinness, The Call: Finding and Fulfilling God’s Purpose for Your Life, Page 60.

如果這錄音對你和你的教會很有幫助,請給我一個 like 和分享出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