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我 造我 用我」 這一系列共有七篇文章。
作者: 周郭巧儀 Frances Chow
旁述: 黃錦娟 Christine Chau
配樂: 張肇良Ethan Cheung
文章刊登於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 (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 的網站薈萃灣 專欄 9/2020
http://www.shen-guo.org/mold-make-use-me.html
好高興能在此網路平台與你們分享我的見證文章。這一系列的見證文章是敘述神怎樣從我的原生家庭開始塑造我。你會聽到我信主、蒙神呼召、到神學院修讀宗教教育碩士、與周子良弟兄結為連理,並成為師母、母親和祖母的經過。你也會聽到我的事奉和在美國公立學校做了20年駐校心理學師和督導的經歷。願你藉着這七篇文章看到神是我生命的編劇與導演,精心安排我的人生舞台,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神的目的與眷顧。神供應我在神學院和研究院免費受造就的機會,使我從事奉和工作中被主陶造,成為祂「手的工作」(賽64:8下)。 願一切榮耀頌讚歸給神!我會在餘下的日子盡心盡性事奉這個又真又活的神。
文章: 後語
I. 致華人教會(特别是北美華人教會)的信徒及領袖
「並不分……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 3:27-28)
吳淑儀姊妹在「復和的障礙」一文中,給基督徒這樣的挑戰:「基督徒應按神的心意去辨別文化傳
統,放下罪性的預設,再思想神造男女的初衷與永恆計劃,使聖經真理能從文化包袱中脫穎而出。」
聖經的真理是「⋯⋯男女不分高低,一同按神形像被造,一同領受使命。但男女一同叛逆墮落、一同承擔後果與責任,罪使男女與神隔離,彼此關係破裂。可是,基督的救恩帶來了醫治與救贖,男女一同蒙恩,按神分配各人的恩賜,各展所長,建立基督的身體,等候基督再來時,一同承受永恆的國度。」(註 1)
華人教會特别是北美的華人教會,請不要再把蒙神呼召,曾在神學院接受造就的姊妹放置一旁。只要她的恩賜、訓練與事奉的經驗,符合教會的需要和她的生命有榜樣,就應與弟兄有同等的事奉和被聘請的機會。教會不應以性別或其它人為因素,來決定誰可事奉或被聘用。
神有絕對的主權去揀選任何人為祂工作,不論性别、年齡、背景。當教會不用神揀選的姊妹時,神就會給她們另開一扇事奉的門。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另有兩位回應神的呼召,在北美神學院獲取了神道學碩士的華人姊妹,一位從未被北美華人教會聘用過,但卻在非華人的基督教電視臺策劃錄影節目三十多年;另一位因為不願接受華人教會,對男女教牧同工所提供不平等的事奉機會與待遇,廿多年前轉去當醫院牧師。這兩位都是有恩賜和忠心事主的姊妹,却被關在華人教會的門外,這難道不是華人教會的損失且令人惋惜的事嗎?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
耶稣頒布的大使命 (太 28:19-20) 不只是要信徒傳福音也是要教導的大使命。可惜有些教會把重點放在傳福音而忽略了教導,而重教導的也多偏重講臺的教導。
其實按年齡、靈程或家庭生活階段而設的主日學、查經班和團契比較能針對學習者的靈程與生活上的需要,建立非單軌的教導,使他們能即時發問、彼此分享心得和見証、互相鼓勵並學習。但教師與導師就必須接受訓練得到裝備,使他們能夠正確並有效的帶領和牧養小組的成員。
當教會有多個教導部門,教會就要有受過基教訓練的專人來籌劃、督導、配搭、培訓、和輔導。很多華人教會並非沒有資源請基教主任或管理兒童、青少年以及家庭事工的牧師或同工,而是把資源全放在聘請兩位或兩位以上的牧師帶領成人會眾。
其實,兒童與青少年也是會眾的一份子,但他們不是成人,應該要用獨特的教導方法來配合他們的需要。所以,神學院才提供不同的主修科目來裝備神學生,使他們在將來的工場有效地服事不同需要的人。在教會裏,不管牧師或同工是牧養哪個年紀的會眾或管理基教,他們在主內的事奉都是相輔相成、無分高低的。當教會要聘請多過一位教牧同工時,他們的分工是應基於全會眾的需要,不應顧此失彼。
現在的家庭因受社會敗壞風氣的影響,無論夫妻或子女都很容易沾染世俗的惡習。教會需要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來幫助他們。如教會沒有足夠的資源聘請全職的基教主任,或管理兒童、青少年、家庭事工的牧師與同工,那麽有些教牧同工除了牧養成人會眾外,也需兼顧這些事工。在聘顧教牧同工時,務要說明這是負責多種事奉的崗位。
而最要緊的是,確定應徵者在神學院所修的課程和事奉的經驗,能符合這個職位的需求。沒有管理過基教,或教導兒童及青少年經驗的人,很難在這些方面做得稱職。在北美的教牧同工,更需要懂得如何牧養生活在雙重文化環境中的會眾。假如沒有這些知識和經驗,也可回神學院或大學修相關的科目來充實自己。
如果教會只能聘請一位會牧,而教會又有兒童與青少年,牧師就要在會眾中邀請幾位敬畏神、熟識聖經、生活有榜樣的弟兄姊妹來參與基教的事工。最理想的是能找到有教學經驗,或教導兒女有方的父母作為教師或導師。有行政能力的也可幫助訂教材、組織活動……等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教會要為他們提供培訓。教會可以請主日學出版社、神學院、萬國兒童佈道團 (Child Evangelism Fellowship) 、或其它教會有經驗的基教領袖來主領培訓工作。也可考慮津貼弟兄姊妹,到神學院或大學修習有關教育的課程。但會牧必須要在這些事工上做領導、鼓勵會友的參與並為他們禱告。
II. 寫給蒙神呼召, 曾在神學院接受造就的姊妹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後1:7)
雖然我們有很多姊妹至今仍不被 (特别是北美的) 華人教會聘用,有少數被聘用的,也不是在恩賜和受造就的範圍中事奉。請不要氣餒,要堅忍不拔,學習欣然順服,相信神在掌權,是公義的!D.L. Moody 說:「讓神擁有你的生命;神所成就的,會遠超過你所期待的和你能達成的。」(Let God have your life; He can do more with it than you can) 總有一天,我們會領悟到這話的真實性。撒旦藉著人來敵擋神的事工,却永遠無法勝過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和目的。
• 至於我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 ,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回想我的一生,有痛苦不安;也有在人看來,許多美好的「巧合」。神是那編劇與導演,精心安排我的人生舞台,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神的目的與眷顧。感謝神在我和夫婿年輕時呼召了我們,使我們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時,有機會服事主 (傳 12:1) 。祂又供應我在神學院和研究院免費受造就的機會,使我從事奉和工作中被主陶造,成為祂「手的工作」(賽64:8下)。感謝神把我從畏縮的性格和感到「有懼 」的事物中釋放出來,以致我現在能在主裏「無懼」的事奉,放膽在恰當時機用愛心說誠實話,並將事情的結果交給神,因而享受到「無懼」的安息 (太11:28)。感謝神!祂把我從事奉上遇到的「有虧損」,擴張成更廣闊和有效的事奉工場,令我最終並「無虧損」! 神的恩典夠我用(林後12:9),我願在餘下的日子盡心盡性事奉神。因耶稣說:「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下)
註 1: 邱清萍、劉秀嫻、吳淑儀, 「 兩性復和」, 第23頁
如果這錄音對你和你的教會很有幫助,請給我一個 like 和分享出去!謝謝!